第一步:扎扎实实,打好地基。把自己的软件的核心架构踏踏实实做好,多在应用在功能上和交互上下功夫。初期我倒是认为没必要放过多精力在产品的未来包装上,你看看Google App,至今也没做过什么花哨的包装,简洁、明快,靠得是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操作。
既然SaaS应用把原本的企业应用都放在了Internet上进行提供,SaaS模式的企业应用软件跟传统企业应用软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不能被我们忽视:SaaS应用模式必然要继承和吸纳了传统互联网应用的典型特点 —— 强调信息的共享、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资源的快速检索和利用。
从SaaS应用软件的角度上讲,我所谓的打好基础,主要是指SaaS应用需构建好几个核心的底层:
- 信息交流、沟通工具:IM、Mail、视频会议、对于移动设备的支持。传统企业应用软件一直在强调给客户的价值有一条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事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才是影响效率的最关键因素。而恰恰是在这点上,传统企业应用软件一直没什么作为。(我一直到处宣扬的人物标签,就是想为改善这点出谋划策)
- 文件存储服务:现实的信息介质形式多种多样,不是简单的关系数据就能支撑的起来,音频、视频、图片、pdf、三维影像等等,这些都是信息的载体。本来信息的展示形式就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是简单一个个的table list,未来某个信息可能是3D的展示形式也说不定(比如某个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展示,产品会是一个三维的全景图)。
- 对于信息介质的在线编辑工具:其中我认为比较核心的就是在线的文档编辑器。
- 内容、信息管理、检索:跨介质的强大的内容管理和信息检索支持。说道这种检索的支持,google desktop的桌面搜索在用户终端上做的还算比较出色,如果把这种跨介质、跨分类的检索在Internet上实现,才是最理想的(各种介质 、邮件、工作计划、聊天记录等等)。
- 强大的个人用户客制化支持(这点是为了下面第二部做铺垫)
第二步:建立一个足够吸引人的的社会(社交)网络,提供一些诸如交流、信息存储、内容检索等基础服务。目的:培养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依赖:第一步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基础服务。
其实我倒是觉得没必要在像传统软件一样要在目标市场建立起庞大的销售和市场团队,请记住一点SaaS买的是服务,否在就别标榜自己做的是SaaS。
阿里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如果单纯从发展模式上思考,我看好阿里(网上有朋友借阿里抛弃传统的9大价值观,贬低阿里)
再看Google(我超级崇拜),借助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良好口碑,已经开始推出收费的企业应用套件了,效果怎样,我们拭目以待。我一直很欣赏Google的口碑相传策略,最初Google注册要通过邀请才能进行(据说Google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最初以一个人为原点去拓展社会网络,爆炸式的传播速度让实验结果很惊人)。
Facebook,每天几十万的用户增长量,我不相信他将来就想单纯做一个社交网络,跟Google当初一样,他们的目的一定不会单纯,企业嘛,最后总是要想办法赚钱的,哈哈。
salesforce,以及与其神似的八百客,我一点都不看好,模式过于单一。在国外,salesforce号称08年有几十个亿的收入,主要靠自己做的CRM专卖店的收入。除非找到更加亮眼的经营模式,不然salesforce最终避免不了被其他的鳄鱼吃掉(收购)
(十分欣赏我的某位领导提出来的终身帐号的概念,但是我们凭什么能留住用户终身使用你们的应用呢?我努力寻找着支持)
做好心理准备,很长一段时间(一两年、甚至更久)都在提供优质的免费服务,以培养市场,培养用户群(所以比较起来我更加欣赏阿里而不是八百客)。
第三步:时机成熟,推出收费SaaS应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